学校”三风一训“及解读
学校“三风一训”及解读
校风:崇真、向善、臻美
真、善、美是学校文化的根本立足点。学校应该回归教育的质朴与本真,让真、善、美遍布校园每个角落,渗入每位师生言行。“真”包含真理、真诚两层含义。“崇真”一方面指追求真理,学习真知,实事求是;另一方面指学真本领,说真话,做品行端正、真诚可靠之人。陶行知先生说: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,对人真,方能得知己;对事真,才能获真知。“善”指善良、益事。“善”是一种修养、一种品性、一种人格。“向善”指愿意做对他人有益的事。子曰: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。“向善”勉励师生怀善心、行善事,追求“善”的境界,做一个有益于他人、有益于社会的人。“美”指美丽、美好、令人满意,是对客观事物判断的一种感受。“臻美”指发现自然之美,欣赏艺术之美,进而创造人文之美,达到真、善、美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。
教风:以爱育爱,以智启智
教育,需要爱与智慧并存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,作为教师首要的是有爱心,教师爱教育、爱学生、爱生活,培育出的学生才能爱学习、爱师长、爱社会。教师只有爱是不够的,还需要教育的智慧,教师要用智慧的教育开启学生求学的智慧。
学风:乐学乐思,善知善行
学生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有了强大的学习内驱力,学生才能乐于学习思考、善于理解运用,达到“学思结合、知行统一”的求学境界,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。
校训:明德、精思、尚勇、致远
明德取自《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学校应弘扬高尚的品德,在于让年幼的学子仁爱敦睦、明理向善,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明德还在于明了做人的目标,理解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志向;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;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;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;思虑周详才能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精思指精心思考。取自汉王充《论衡·超奇》:“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衡乃拟班固《两都》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讽谏。精思傅会,十年乃成。”这里尤其强调学生对学习的投入、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,形成扎实的核心素养。
尚勇指果敢,有勇气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筋力之士矜难,勇敢之士奋患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至齐,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,避仇隐於屠者之闲。”清魏源 《陶文毅公神道碑铭》:“天子震悼,诏以公任事勇敢,不避嫌怨,堪式百辟。”
致远是指心无旁骛而致力远大理想。《淮南子:主术训》曰:人主之居也,如日月之明也。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,侧耳而听,延颈举踵而望也。是故非澹泊(同:淡泊)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,非慈厚无以怀众,非平正无以制断。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中曰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