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学习在绘本课堂中的探寻与落实
深度学习在绘本课堂中的探寻与落实
吴中区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张雪艳
摘要: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学习方式,它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方向。本文从绘本课程实践着手,探寻深度学习如何在绘本课堂有效落实,并从挑战性、建构性、深刻性、迁移性等四个方面提供策略。
关键词:深度学习 低年级 绘本教学
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,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、新理论,学习的感受、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,进而提升学习层次,强化学习能力,去适应新情境、探究新问题、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。深度学习的落实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新的思路。
近年来,绘本阅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成为儿童亲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而在学校教育,特别是幼儿教育领域,绘本也被广泛用于儿童的性格养成、情感熏陶、知识获取。但是在小学低年级,绘本作为趣味性和可读性极强的阅读材料,如何更高效地为儿童的语言发展助力,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。
陆红兵老师在《为小学语文教学的“深度”辩护》一文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需要深度,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去提升儿童。“这种深度应该是一种‘儿童深度’,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,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进行学习时所能够达到的程度。”
陆红兵老师还指出,在语文教学中把握“深度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:1. 一定的思维挑战性;2.积极的语言建构性;3. 适度的感悟深刻性;4.迁移性:深刻的情感迁移性。其实在低年级的绘本教学中,这依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,作为一名教授低年级绘本课程的教师,我将从这四个方面,阐述我是如何将深度学习落实到低年级的绘本课堂中的。
1、设置绘本阅读的“门槛”,让孩子的思维不断接受挑战。
绘本作为一种集图画与语言为一体的表现形式,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。在绘本阅读中,我会通过三个方面来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,保持他们的思维活跃度。第一,在阅读前提问。读《字母树》这本绘本时,我会先就书名引导学生讨论,为什么会叫“字母树”?是树的形状像某个字母吗?是树上长满了字母吗?以猜读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的推理思维。第二,在阅读中提问。每本绘本都会有一个故事主线,在阅读过程中,我会和学生在互相问答中绘制故事的主线思维导图,孩子们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线,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。第三,引导学生在阅读后提问。读完《大卫不可以》,给学生机会,聊聊他们对大卫的看法。你会发现,虽然大卫很调皮捣蛋,但孩子们的视角会各不相同。有人说大卫特别有想象力,他能把天上的云想象成汽车、恐龙、笑脸,有人觉得大卫善良,有人觉得大卫可爱……大人眼中的“优缺点”,在孩子眼中,那都是一个人的“特点”罢了。在这样的过程中,学生们逐渐培养起了思辨思维。
2、 关注文本遣词造句,让语言的建构“输入输出”两不误。
绘本的语言形式丰富,有的语言搞笑幽默,有的语言精练优美,有的语言富有童趣和想象力,有很多值得孩子去积累、运用并输出的地方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会时不时进行一些读写绘的创作。以《我家是个动物园》为例,故事主人公祥太根据家人的不同特点将家人比作不同的动物,如“我是一只猴子,因为我喜欢蹦来蹦去,还爱吃香蕉。”孩子们读完特别容易迁移到自己的家庭中,这时候他们就会模仿类似的句式,创造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。
再比如《和甘伯伯去游河》一书中,甘伯伯要去游河,小朋友和小动物们都想跟他去,这时候应该怎么去跟甘伯伯说呢?书里面就呈现出了非常好的文本范例,每个人都用了不同的话语有礼貌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诉求——“我们跟你去好不好?”“我也一起去,行不行?”“我很想坐一回船。”“甘伯伯,我能去吗?拜托拜托!”…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,经过指导就能发现这种细微的区别,并且可以将之迁移到日常的口语交际中。
3、感悟文本的深刻性,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虽然低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形象性思维阶段,但是在绘本的解读中,他们有着很高的悟性,如果以单一的解读和表层的感悟来简单概括,就会失去很多精彩的生成。以《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》一书为例,这是绘本大师谢尔·希尔弗斯斯坦的作品,画面都是简单的线条,但却充满了哲理和隐喻。上完课后,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?有的孩子说这个故事让他明白了要独立;有一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,她把妈妈比喻成大圆满,把自己比喻成小圆满。对于她而言,妈妈就是那个引导自己的人,她也明白,自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,成为一个可以独立面对世界的人。这就是孩子!她根据自己的生存经验和智慧,从这本绘本中汲取到了养分。
4、顺势而为,顺水推舟,让情感“水到渠成”。
绘本课不是思想品德课,但是一个好的故事远比百句道理更有效。善恶真假,是非曲直,在绘本中,孩子们都会和他们一一照面。在我和孩子们共读的所有绘本中,有一个系列让我们在情感上达到了高度共鸣——《小姑娘皮斯凯》系列。小姑娘皮斯凯长大了,她得离开父母,独自生活,她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住处,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立足扎根。在这个过程中,皮斯凯历经种种坎坷,但是一直不变的是她善良的本心、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乐观坚强的性格。读这样的情节丰富的绘本,不需要太多提问、打断,最好就是一气呵成地讲,给孩子一个完全融入绘本的空间,让他觉得自己就是皮斯凯,自己就在和皮斯凯经受同样的磨难、收获同样的幸福。上完这本绘本,班级的孩子竟然自发性地鼓掌了,他们将自身的情感与作品的主人公融为一体,皮斯凯在他们的心中都种下了善良、友好、坚强的品质。
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,绘本课不只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,让他们同喜同悲;绘本课更应该成为一个礼物,这个礼物它能激发学生的推理思维、逻辑思维、思辨思维,它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词汇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它能将每个人心中对世界的感悟、体会最大程度地呼唤出来,它能带着孩子们畅游人类的情感世界,呼唤出心中的真善美……真正让深度学习在绘本课程中生根发芽。
【参考文献】
[1] 何玲,黎加厚:促进学生深度学习.现代教学,2005(5)
[2] 王林,余治莹: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.河北教育出版社,2010.4.
[3] 陆红兵: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辩护.江苏教育·小学教学版,2011.6.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